规划计划

mobile288-365“十二五”和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安排
mobile288-365“十二五”
和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安排
 

一、“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
1.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日趋完善
推动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依法、科学、合理划分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事权,建立健全适应分级管理体制要求的新的运行机制,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格局。
2.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逐步健全
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和工作模式,建立健全覆盖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全过程的监管机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情况,及时组织开展教育培训。
3.药品安全监管水平全面提升
以质量安全为重点,全面强化基本药物监管,到2015年底实现基本药物电子化监管全品种覆盖。建立专业化GMP、GSP检查员和注册现场检查员队伍。执业药师配备率达40%。实施“放心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实现药品流通对基层的有效覆盖,农村和偏远地区药品供应的安全性、便利性提高。建立行刑衔接打假快速反应机制,建立省、市、县(市)三级举报投诉平台。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诚信体系、应急体系、风险评估体系、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监测体系。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共计1544.7万元,实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项目。全市药品市场有序规范,全运会、省运会期间我市未发生一例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4.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升
全面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认证审评等重点工作环节的监督。以行政执法责任制为核心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在市、县(市)区两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全面建立并得到有效落实。
5.食品医药经济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
全力支持丹东老东北农牧有限公司等规模企业和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建设与发展。积极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物流,扩大连锁经营,加快推进我市药品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目前,药品连锁企业由原来的5家发展到19家,门店由155家发展到现在的394余家。药品流通集约化、规模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
二、2015年工作完成情况
我局按年初计划完成了以下五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
按照省政府改革工作总体要求,截止到4月末,基本完成市、县(市)区两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任务,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食品药品监管组织架构。全市县(市)区实现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局合一”,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省率先推行“一乡一所”建制,90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基层派出机构,在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设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协管员。覆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已初具雏形。进一步厘清市、县(市)区两级食品监管职责,明确市、县(市)区两级行政审批、监督管理等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事权划分。建立健全适应分级管理体制要求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机制。
(二)做好重点民生工程,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全面推进市委市政府重点民生工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到今年底,将全面完成辖区内1983户生产经营超过2个月的小作坊《登记证明》发放工作,并将其纳入常态化监管,全面提高小作坊监管水平。
(三)加强全过程监管,确保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
推行食用农产品准入制度。在市县(市)区两级设立食用农产品流通监管机构,本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重点对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各类农产品零售商推行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专项治理进货查验、贮存运输、批发者台账不规范等行为,加大监督抽验力度,坚决防止问题食品流入市场。
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围绕建立健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带有行业和区域共性的食品安全隐患及潜在风险。重点开展了乳制品、肉及肉制品、滥用食品添加剂、婴儿食品质量安全等重点品种的专项整治和校园周边食品经营业户专项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其中,春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立案20起,涉刑案件2起,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四)加强药品安全监管,狠抓治理整顿和集中执法行动
聚焦使用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的药品问题,集中开展了鹿茸和鹿角类中药材生产经营、银杏叶药品以及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等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带有行业潜规则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了市场准入、企业约谈、风险防控、分类监管、食品药品重大信息报告、消费警示等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全市人民的用药安全。
(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助推食药产品发展
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一是加快发展新区医药产业。积极鼓励引导新开办药店,特别是零售连锁药店进驻新区,在法律法规允许情况下,简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并对新开办药店给予业务指导,积极帮助解决筹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目前新区已开办零售药店4家。二是推动全市食品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以开展新版药品GMP和GSP认证工作、食品生产QS认证工作和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贯彻落实为契机,着力强化对食品药品企业的培训指导、政策咨询,帮助企业培养技术骨干。三是做好“进千企解难题促发展,做三实型干部”包扶项目工作。为包扶企业辽宁碧水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开辟绿色通道,协助企业取得相关保健食品生产许可、完成标准修订的相关检验以及化妆品许可备案产品检验等工作,积极推进企业4个主打产品(人参系列美容护肤品、人参保健酒、人参纯粉胶囊和人参含片)的许可、投产及上市进程。
三、工作亮点
1.全面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严格实施校园周边学生“小饭桌”登记备案、许可公示管理,并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通报。积极推进“明厨亮灶”工作,到年底完成30%的学校食堂“明厨亮灶”的工作目标。
2.实施旅游单位“大食谱”备案管理。为加强我市旅游接待餐饮单位的管理,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患的发生,联合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对餐饮服务单位旅实施旅游接待食谱备案管理制度,明确七大类禁用食品,有效降低食物中毒发生率。目前,已有22家旅游接待餐饮单位进行了食谱备案登记。
3.继续开展“寻找笑脸就餐”活动。消费者通过饭店公示的“脸谱”,了解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理性消费。目前,全市5946家持证餐饮服务单位全部实施量化分级,并根据监督检查的实际情况对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升降级”和“变脸”,实现了分级管理常态化。
4.加强与公安部门联合协同办案机制。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协作机制,重点开展清查“野药”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力量对集贸市场违法经营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等行为进行清查。截至目前,共清查于家等5个大型集贸市场,与公安机关联合办案7起,取缔非法经营摊点6个。
四、“十三五”主要目标
(一)着力构建和推进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和高效率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重点突出日常监管、信息、信用、检验检测、标准化、预警应急处理和目标责任考核等七大体系建设。
(二)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新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精神,强化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监管责任的落实。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联席会议、联合执法、联合督查等制度机制的作用,推动监管部门责任的落实,形成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有序、齐抓共管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格局。强化企业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督促企业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质量管理制度,推动企业“第一责任”的落实,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充分发挥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作用,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一步提升监管工作效能。
(三)加强基层执法能力建设。配齐配强基层执法装备。强化对食品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执法机制,实现办案流程化和标准化,健全执法档案,确保公平、公正执法。加大基层执法车辆、快检车、快检箱等配备力度,为行政执法工作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
(四)加强社会共治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食品药品监管。全面落实各方责任,地方政府“守土有责”,监管部门履职尽责,企业承担主体首责,消费者主动参与、对自身负责,加快形成全社会共治格局。
(五)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通过新闻发布会、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发布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和宣传作用,曝光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及时跟踪报道重大食品药品安全案件的查处情况,大力宣传优质产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进社区、村镇、学校和工地等活动。
(六)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全力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工作过硬、廉洁过硬的执法队伍。加快引进培养食品药品高技术人才。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加快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根据监管工作需要,加强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集中力量培养一批高层次骨干人才。
五、2016年工作安排
(一)加快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进程
积极推进县(市)区局机构改革向纵深发展,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广覆盖的监管格局,消除死角盲点。完善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结合《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整合建立一套统一、完善,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全覆盖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实现乡镇(街道)基层食品药品协管员制度全覆盖。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全年重点工作落实的督查督办,加大对基层单位业务指导和案件督办,建立健全更为严肃、严格、严厉的督查督办制度,充分体现食品药品监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二)加大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力度
通过监督检查、抽检监测,以及群众举报、案件线索摸排等渠道,及时发现、集中打击、坚决取缔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和假冒伪劣药品的“黑工厂”、“黑作坊”和“黑窝点”,最大限度地降低或减小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对社会影响大、公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实施挂牌督办。拓宽食品药品投诉举报渠道,积极联合多方面的社会力量进行监督,提高公众投诉和社会舆论监督对打假的贡献率,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三)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紧紧围绕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品种,在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思路上取得突破,形成整顿、巩固、规范的良性循环。突出抓好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及其周边、旅游景点等重点区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防范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四)强化培训工作
加强对基层监管部门的业务培训,深入系统地组织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基层依法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专业能力。 
(五)助推食药企业转型升级
践行“监管为民”理念,切实增强服务意识。通过更为严格的监管,整肃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加快不合格食品药品企业的淘汰进程,引领和拉动我市食药产业各个方面的发展,推动食药行业整合,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mobile288-365
                                                                                                                             2015年9月28日